03-1-20

賦予善本定義
──丁丙嘉惠堂(1833年 – 1899年)


 

  丁丙(1832 – 1899),字嘉魚,號松生,晚年自號松存,清代錢塘人。其兄丁申(? – 1880),字禮林,號竹舟,也以藏書著稱,當時號稱「雙丁」。丁丙由父祖輩繼承大量藏書,並且陸續擴增,於是將原本的藏書樓八千卷樓加蓋兩樓書樓,分別是後八千卷樓與小八千卷樓;又把藏書中的精品擇出,另置於「善本書室」裡。這些「善本」必須符合以下四個條件:
(1)「舊刻」,指的是宋代和元代的刊本。
(2)「精刻」,指的是明代嘉靖以前刊刻的佳本。
(3)「舊鈔」,指經由名家抄寫或據宋代刊本影抄的本子。
(4)「舊校」,就是經名家精細校勘過的本子。
這四個條件,不僅為「善本」立下明確範圍,也成為後代私人藏書及公共圖書館在決定「善本」與否的重要參考指標。

 

  咸豐十年(1860年),正值太平天國之亂,杭州文瀾閣的《四庫全書》在戰亂中全部散佚,丁丙與其兄不避艱險,四方搜尋收購,並加以細心繕補,先後共得八千多冊,相當於原來全書的四分之一。光緒六年(1880年),浙江巡撫譚鐘麟重建文瀾閣,並由丁丙負責主持文瀾閣書之繕補工作。為了盡量使《四庫全書》恢復原有的篇幅,丁氏除了提供自己的藏書請人抄補外,又到各地一一探訪著名的藏書家,同時派人到各地進行抄補;這一段借書抄繕的經過,極為繁瑣辛苦,但丁丙卻樂在其中,臨終前有詩一首:「六十八年有此身,時和歲稔亦艱辛;分應獨善心兼善,家守清貧書不貧。是以真誠對知己,從無仰面一求人;何如早返初來路,願被是風化作塵。」藏書家的胸懷,由此可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