遞藏流通


 

  明代的圖書流通有三個特點:一是數量龐大,二是渠道增加,三是出現了作廣告推銷圖書的方式。

• 需求數量增加
明代的圖書流通量之所以如此龐大,在於社會需求量的激增,就時代背景來看有三個層面:
一是讀書人增多。這是由於明代科舉考試制度所致,一般人若想入仕當官,唯有苦讀經書、參加科考一途;加之政府的倡導,更使得官辦私營的學墊大增。學校的廣設,讀書人的增加,自然也就提高了對書籍的需求量。
二是普羅大眾的需求。隨著明初一系列休生養息政策的推廣與實施,以及城市經濟的大規模發展、商業活動的蓬勃運作,人民的物質生活得到滿足,繼之而起的是對精神層次的追求;小說、戲曲一類的著作流通也在此時大為擴展。
三是藏書風氣極盛。明代以來,隨著長時間的社會穩定,百業俱興,藏書事業也循著宋元時期的脈絡一路往前發展,其中以寧波天一閣主人范欽最具影響力。

 

• 流通管道擴展
明代的圖書流通途徑十分多元,比如贈送、借閱、互抄、購買等等。其中以通過市場交易的購買一途為主要路徑,包括官府到民間訪求購索、私人之間買賣、世人到書坊或書市上購買、書商廣告招攬等方式。

 

• 廣告推銷圖書
明代有些書坊會在書籍上作廣告招攬客商,比如北京金台客書鋪主人汪諒於嘉靖元年刻印了《文選注》,他就在目錄後附載了鬻書廣告,內容包含其所刻的《史記》等十三種圖書的書名;又如明萬曆年間的一家書坊刻印了《皇明經世要略》一書,雖然書面上不著坊名,卻在書面後附上一則廣告以推銷書籍:「此編系國朝戎武場要務,皆碩輔宏論也,初刻自本堂,買者須認源泰為記。」

2-1-7-2
2-1-7-1
2-1-7-3